(原標題:智能制造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炸式增長領域)
東莞全力打造全生態鏈,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
新快報訊 記者楊英杰報道 日前,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暨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現場會在松山湖召開,總結部署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推進全市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建設。市委書記呂業升主持會議并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充分調動企業和相關機構的積極性,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加快推動東莞邁入制造強市行列,為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市長梁維東要求,要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強化服務、技術、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快形成智能化改造示范效應,構建打造全生態鏈的要素支撐。
與會人員現場參觀了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和智能制造系統服務集聚基地展廳。呂業升、梁維東等為“東莞市智能制造系統服務重點單位”和“東莞市智能制造專業技術培訓基地”授牌,相關企業、機構簽署了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合作協議。
呂業升指出,智能制造對東莞轉型升級和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東莞市智能制造具備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炸式增長的領域。要把智能制造作為“東莞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通過強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切實打造具有東莞特色的智能制造全生態鏈,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推動東莞制造業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呂業升強調,要全面實施制造業生態發展戰略,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等各個鏈條相互交織、相互支撐,從而實現更大黏性的資源整合、更高層次的供需平衡和更加整體的利益格局。要加強統籌協調,著力打通生態鏈中的企業主體、供應商等各方之間的有效連接,形成多維立體的政策扶持體系。要以廣大智能制造業企業為主體,強化技術、金融、人才、公共服務、引導政策等五大要素支撐。此外,還要積極發揮新型研發機構、高等院校、專業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多方作用,全面提升我市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水平。
目前,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已達400家,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0億元,同比增長40%,智能制造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梁維東要求,要進一步鞏固“東莞制造”向“東莞智造”加速轉變的良好態勢,推動企業沿著“自動化、智能化、智能制造”三個層次進行改造升級。
梁維東要求,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加快形成示范效應。在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等產業領域進行優化設計和建設,爭取在2~3年內打造100個智能改造重點項目。對1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把脈會診”,提出升級改造方案,并給予最高10萬元的補貼。爭取用2~3年時間,推動10000人次的智能制造技術培訓,切實緩解企業專業人才緊缺難題。
梁維東表示,將重點支持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先進裝備提供商發展,并加大對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發揮機構在智能制造技術攻關和研發創新方面的作用,加強智能制造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同時,將重點推動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模式,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力爭3年內撬動不少于100億元資金為企業提供自動化、智能化改造融資。
相關新聞
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機器人將在莞量產
新快報訊 世界上控制柜最小、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機器人,能將一班工人從101人減少到2人的自動打磨生產線,聚集了數十家業內頂尖智造服務資源的創新基地……會前,與會人員參觀走訪了廣東長盈精密的智能車間和光大we谷智能制造系統展廳,了解我市智能制造企業探索和系統服務方面最新成果。
在長盈精密工廠里,一臺機械手上下翻飛,代替了此前密集的工人,不斷地將一個個vivo手機殼撿起、放下,由自動鐳雕機快速雕刻……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得到東莞首臺套裝備補貼、“機器換人”、智能制造診斷、“倍增計劃”等多個政策和資金扶持,長期保持50%以上的增長。目前,該公司還與日本安川研發合作,打造了一款世界上控制柜最小、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機器人,并將在莞量產,并以此為契機成為中國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機器人的控制柜比家用電腦的主機箱還要小,而傳統的控制柜有一個書桌那么大。
近年來,東莞民營企業逐漸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會場所在地光大we谷的母公司就曾以房地產為主業。在光大we谷智能制造系統展廳,與會人員詳細了解光大集團打造智能制造系統服務基地的過程。該基地由我市提供政策支持,由企業提供優惠的場地租賃、一站式輔導培訓和人才技術服務,引入了廣州數控、沈陽新松、東莞理工智造中心等數十家服務商,吸引50家制造業中小企業入駐,并力爭在2020年入駐企業突破200家。
(原標題:智能制造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炸式增長領域)
東莞智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制造制造相關的設備及解決方案。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