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勝精密所用的智能裝備、數控系統、工業軟件均實現了國產化,其中莞產設備占據了相當比例。圖為勁勝精密的手機殼自動化生產線。 孫俊杰 攝
日前,國務院通報表揚珠三角三座城市7項工作,東莞占3項,“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正在其中。
國際制造業名城東莞,因制造業而興,也率先面臨制造業轉型難題。制造業轉型的“東莞經驗”獲得國務院點贊,正是近年來該市依托智能制造提升產業“含金量”,從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強市所結的碩果。
今年年初,東莞推出兩項政策“大禮包”:《實施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行動方案》和《強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與倍增計劃一樣,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也是東莞謀求集約發展重要路徑——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降低對勞動力、土地等傳統要素的依賴。這也是國內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態鏈的概念系統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正如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所說,未來東莞要以跨越生產總值萬億元的目標來倒逼各項工作,“堅持走創新發展、集約發展之路,形成更優的產業結構,培育更高效益的企業,集聚更多優秀人才,打造全生態鏈的智能制造新高地”。
發力技改 激發龐大市場需求
一條細長的銅線輸入機器,經過機器的加工,緩緩地“鉆”出來,排著隊在另外幾臺機器上等待包皮、封裝,這是從事變壓器生產和研發的東莞大忠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該公司副總經理陳貴林說:“經過自動化改造后,工人的平均產能從以前的幾萬件/月提升至如今的十幾萬件/月,效率提升了兩三倍?!?/span>
與大忠電子一樣,在傳統人口紅利減弱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東莞企業正憑借“機器換人”展開了新一輪技術改造。
2014—2016年,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2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機器換人”和設備升級改造。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底,僅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項目就達2698個,總投資約386億元,“機器換人”設備已經超過8萬臺。
三年多的攻堅,“機器換人”為東莞帶來了“三提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技改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86億元,同比增長近50%;產業競爭力提升,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1倍;產品質量明顯改善,產品合格率平均從87.4%提升到92.2%。
時間回溯到2015年1月,東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的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制造2025”戰略,彼時,我國正在抓緊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
2016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在全國率先提出系統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政策,也是對“東莞制造2025”戰略中,加速開啟“機器換人”和智能升級時代的進一步深化。
走進位于松山湖的東莞市瑞必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塊兩三毫米厚、巴掌大小的透明玻璃,先被鉆頭切削掉棱角,機械手跟著快速抓取,傳送帶精準將半成品輸送到下一個環節……華為手機屏的第一道工序就此完成。
瑞必達總工程師胡煒笑稱,以前車間像菜市場,每道工序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在實施自動化改造后,一個人就能同時看管20臺機器?!比鸨剡_嘗到了東莞“智能化改造”的“頭啖湯”,在精雕、絲印、烘烤等多個環節實現智能化改造,從小小的玻璃制造“玩”到了智能車間。
去年7月,繼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瑞必達成為又一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莞企。當月,國家工信部、省政府、中國工程院在東莞召開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會暨智能制造裝備應用現場經驗交流會,瑞必達、勁勝精密的經驗在全國推廣。
今年年初東莞出臺了《強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提出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以“智”“全”“鏈”三大關鍵詞為核心,以市場為主導,政府通過配置社會資源,補足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向全國智能制造新高地進軍。
為了向智能制造高地挺進,接下來,東莞將重點啟動“百、千、萬”工程,其中,“百”指推動建設一百個智能改造重點項目,支持企業建設整線改造并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示范生產線?!扒А敝搁_展一千家企業智能制造分析診斷,建立智能制造專業服務資源池,對全市1000家企業進行智能制造分析診斷,同時,不斷集聚國內外智能制造相關系統方案供應商、專業服務機構等為東莞企業改造升級提供服務支撐?!叭f”指開展一萬人次技術工人智能制造專業技術培訓,推動行業協會會同智能制造相關專業機構,為企業在智能制造相關專業技術及人才方面的共性需求和急需解決環節提供專業技術升級培訓服務。
優化供需結構 探東莞智能制造產業新路
在勁勝精密東城廠區,機器人在廠房中忙碌,工人只需在控制中心或者手機上對機器進行實時監測和遠程操控。曾經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無人工廠”,在勁勝精密成為了現實。
更難能可貴的是,勁勝精密所用的智能裝備、數控系統、工業軟件均實現了國產化,其中莞產設備占據了相當比例。
東莞擁有12萬多家工業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形成了涉及30多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的完整制造業體系,擁有廣闊的智能化應用市場。
與有實力、大手筆投入智能化布局的“巨無霸”企業相比,勁勝精密的“國產化”經驗,走出了一條經濟實用型、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的全新路徑。門檻低、投入產出比高,這一經驗對東莞乃至全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可供復制的樣本。
在此基礎上,東莞大力培育莞產機器人產業,建成了一批具有“國芯”特征的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機器人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將其列入國家戰略規劃,東莞也將智能制造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
智能裝備莞企拓斯達在國內率先自主研發出機器人控制器,打破了歐美日等國家的壟斷,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公司每年都保持50%以上復合型增長。今年年初,拓斯達成為全省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機器人生產企業。
本土自主創新的工業機器人企業李群自動化,是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帶領一群歸國留學人員創立而成。去年成為國內首批獲得認證的10家工業機器人企業之一。企業逐步成長為國內小輕量型工業機器人的領軍者,并致力于搭建機器人行業生態圈。
目前,東莞全市聚集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400多家,2016年實現產值超過350億元,全市工業機器人研發及生產企業約占全國總數的10%,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上中下游產業鏈。
補齊短板 實現全產業鏈一體化
在已有的智能制造上中下游產業鏈基礎上,東莞提出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東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以“智”“全”“鏈”解讀了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的概念。
“智”指的不是單純的用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等改造工廠,而是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現用戶需求與工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制造體系的無縫對接,采用智能制造應用的梯度扶持,按照企業三個層次,實施分類培育,滿足不同層次企業的發展需求。
為此,東莞將統籌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示范三個不同層次的改造升級。今年內將重點實施智能制造示范推廣工程,在重點行業領域推廣建設10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建設100條以上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線,支持100個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
“全”是圍繞智能制造,為企業配置齊全的要素,包括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先進裝備(智能裝備)提供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商三大供給資源,積極優化技術、金融、人才、公共服務、引導政策等五大要素支撐,從頂層設計、要素配置、分層推進、優化支撐等四大方面全面推進工作落實。
在金融方面,東莞創新資金補貼扶持方式,強化金融服務支撐,通過融資租賃和產業基金相結合的模式,解決企業“機器換人”資金難題。東莞率先成為在廣東范圍內首個省市共建融資租賃試點城市,省市共同出資設立2億元“中小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資金”,不僅資助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而且對融資租賃機構給予風險補償。
近兩年來,東莞機器人行業協會定期舉辦人才培訓,幾乎每場活動企業報名都爆滿,人氣高漲。這是東莞市創新性地推出“企業+協會+培訓機構”相結合的模式,開展智能制造技術升級培訓,爭取用2—3年時間,實施10000人次的智能制造技術培訓,并促進制造企業與相關培訓服務機構開展對接合作,優化企業內部人才培養體系,切實緩解企業專業人才緊缺難題。
“鏈”是最為關鍵的一環,是指把生產鏈的各要素有機串聯起來,通過市場規律和政府引導相結合的模式,將各方的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形成生態鏈的良性循環。
從企業個體的突圍到產業鏈條上的各個要素聚集,智能制造全生態鏈不僅補齊了產業鏈的短板,還是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現高質量倍增的重要抓手,東莞向智能制造新高地邁進的路徑更加清晰。
鏈接各要素 邁進智能制造新高地
東莞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的閉環中,智能制造集成供應商是重要的“連接器”,有助于實現資源的整合與串聯。
“系統上馬后,一舉減少了157名數據處理員,減少了紙張近18.4萬張/月,取消各種表單43種,直接減少人員成本565萬元/年,直接節省成本每年也達百萬元以上……”這是東莞市新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工業大數據系統實現的精準高效企業運行管理。新絡軟件是東莞橋頭鎮最大的電子生產企業——東莞技研新陽電子有限公司成立的子公司。如今,公司正在東莞逐步推廣這套系統,讓更多傳統工廠變身智慧車間。
另一家智能制造集成供應商——中創智能制造系統有限公司,則是勁勝精密旗下子公司。從生產制造型企業轉型到服務型制造企業,這些企業正是看中了東莞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的巨大商機。勁勝精密還將企業打造智能化車間的經驗轉化為服務產品,正向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邁進,近日首次獲得智能制造服務業務訂單,金額高達960萬元。
除了勁勝精密和技研新陽,以東華機械、信易集團等為代表的東莞本土企業也正在探索從生產型制造到智能制造服務型企業轉型,搶占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目前,市場上服務機構的智能制造診斷報告售價動輒十幾萬,多數中小微企業望而卻步。針對這一痛點,東莞市經信局搭建了由17家服務機構組成的智能制造專業服務資源池,委托機構對東莞1000家制造企業“把脈會診”,評估企業智能制造現狀,提出升級改造路線圖和方案建議。財政資金按照企業規模和診斷深度分檔進行補貼,每家企業最高補貼10萬元。
近日,系統服務商廣東華商智造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為大忠電子編制了達190多頁的診斷報告。按照規劃建議操作,大忠電子的生產效率可再提升15%至20%。
東莞機器人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永剛表示,智能制造專業服務資源池的創新舉措有利于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將形成示范作用,帶動更多資源來東莞聚集。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認為,“當前機器人行業非常需要全產業鏈的配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各自發揮優勢,相輔相成,密切合作,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這樣才會使中國機器人產業更好地發展?!?/span>
東莞率先在全國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將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乃至傳統制造業城市的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繼續探索新路。
作為全國智能制造示范點的東莞,其經驗獲得點贊。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教授說,東莞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探索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這種路徑是可復制、可推廣的,在全省乃至全國均有示范意義,東莞的探索有助于加快推進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
專家點評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東莞智造”將高速崛起
智能制造和工業強基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和主攻方向,需往這兩方面發力。而東莞憑借著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預計智能制造市場可高達千億元。
按照目前的情況,東莞對智能裝備產業的探路,其成功是顯著的。隨著未來智能裝備的高速發展,“東莞智造”將高速崛起,乃至帶動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
建議東莞能從智能裝備產業鏈中尋找一批優質的企業,著重培養發展,樹立產業標桿,相信東莞將會涌現出一批批知名度高、有品牌實力的智能裝備企業。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
五個要素推動東莞邁進智能制造高地
東莞提出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是符合東莞的產業實際情況的,這是由東莞的應用需求驅動的。東莞要邁進智能制造新高地要從以下五個要素出發:政府引導的力度、自身的市場需求、智能制造的力量、融資市場和經濟實力、行業的釋放效益。
東莞以中小微企業居多,企業更多考慮產品是否有競爭優勢,而忽略了工廠智能化的改造,這是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的瓶頸所在。建議東莞要做好上述五大要素,確?!皷|莞智造”實現彎道超車,構建智能制造全生態鏈。
東莞推進智能制造時間軸
1 2014年8月
東莞市發布了《“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從2014年起,市政府每年出資不少于2億元,連續3年支持企業實施“機器換人”。
2 2015年1月26日
東莞率先以“制造2025”為主題,發布市政府一號文件《關于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的意見》,并委托中國工程院編制出臺《“東莞制造2025”規劃》。
3 2016年1月27日
東莞發布2016年一號文件,《關于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 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的意見》,率先在全國提出了最系統的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涵蓋范圍廣、措施力度大、可操作性強。
4 2016年
出臺《東莞市推廣建設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工作方案》,爭取用一年時間,在東莞推動建設100條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制定《東莞市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6年)》,實施東莞市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獎勵和保險補貼,重點加大對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的培育力度。
5 2017年2月
《實施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行動方案》和《強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聯袂推出,在國內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態鏈的概念系統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撰文:葉永茵 郭文君 圖表:馬嘉雯 編輯統籌:李杰倫
東莞智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設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