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市緊緊抓住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牛鼻子”,實現了國家高企總數和入庫數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2016年我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42家,總量達2028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1125家,總量達1475家。
專利研發方面,2016年我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7024件和3682件,分別同比增長52.45%和31.74%;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876件,同比增長160.71%;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11154件,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輝煌屬于過去,新一輪“創新驅動”的號角已經吹響。8月23日,東莞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東莞市委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十大任務39項工作確保我市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全生態鏈式邁向智造高地
3D打印、激光切削、工業機器人動感十足,充滿未來感的工廠車間展現了東莞智造水準……日前《新聞聯播》播出的畫面,在9月4日的全市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現場會上再一次得到展現。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機器換人”行動計劃,針對新需求新領域精準發力,有效筑牢了我市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根基。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底,僅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項目就達2698個,總投資約386億元,“機器換人”設備已經超過8萬臺。
這為東莞工業領域帶來了“三提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加快,技改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86億元,同比增長近50%;產業競爭力提升,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1倍;產品質量明顯改善,產品合格率平均從87.4%提升到92.2%。
與此同時,類似長盈精密、勁勝智能、拓斯達、李群自動化等智能制造領軍企業在東莞不斷涌現。目前全市已聚集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400多家,2016年實現產值超過350億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上中下游產業鏈。
在此基礎上,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實現新突破。2016年,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雙雙破千億,分別達1435.2億元、1100.8億元。2017年上半年,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4.2億元、604.6億元,同比增長17.8%、21.4%,領先全市工業增速5.5、9.1個百分點。接下來,東莞還將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強化服務、技術、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快形成智能化改造示范效應,構建打造全生態鏈的要素支撐,為我市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數說東莞】
2016年,東莞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42家,總量達2028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1125家,總量達1475家,國家高企總數和入庫數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2016年,東莞市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達11154件,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全市新型研發機構數量達到32家,其中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量達23家。納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松山湖高新區,2016年其GDP超300億元,同比增長16%;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已經從30位升至第29位,成為東莞市當之無愧的“創新核”。
2017年上半年,全市智能手機產量達1.82億臺,同比增長30.8%,全球每4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產自東莞。上半年,全市先進制造業完成投資133.5億元,同比增長14.7%,對全市工業投資增長貢獻率達51.95%。今年8月,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東莞市委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十大任務39項工作,確保我市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力爭2020年前入選全國創新型城市。
大事記
2014年8月,東莞市發布了《“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連續3年共6億元支持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為智能制造夯實基礎。
2015年1月,東莞率先以“制造2025”為主題,發布市政府一號文件《關于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的意見》,并委托中國工程院編制出臺《“東莞制造2025”規劃》。
2016年1月,東莞發布2016年“一號文件”,《關于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的意見》,率先在全國提出了最系統的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2016年7月,全國智能制造現場會在東莞召開,東莞發展智能制造成果得到國家工信部、中國工程院的點贊,“東莞經驗”得以在全國展現。當月,莞企瑞立達成為我市繼勁勝智能之后又一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企業。
2017年2月,《實施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行動方案》和《強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聯袂推出,在國內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態鏈的概念系統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東莞市智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設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Loading...
Loading...